审问之 善疑之 探教育之道
美国学者卡瑞克•卡兰翰曾说:“一位师范生的书桌与一位教师的书桌之间的距离,虽然在直线跨度上很短,但是它却是这些年轻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所要跨越的一段最长的心理上的历程。”从一名学生到教师,面对角色转换,局小华润新教师们审问之,慎思之,在成长的途中摸索着、探寻着,难免遭遇职业中的难题与障碍。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进行课堂管理,组织课堂纪律是新教师面临的首要困难。张奥老师对如何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对于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处理日常作业等问题,陆一凡老师、谈丽洁老师也亟待资深教师的指导。对于千头万绪的班主任工作,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如何做好家校沟通,王佳雪等老师期盼着指点迷津。
勤于思 谨于行 成育人之事
与会领导们在王静主任的主持引领下,积极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的宝贵经验与青年教师们倾囊相授,同时也向他们提出了谆谆嘱咐和希望。
钱小琴主任首先解读了教师的“严慈之道”: “亲其师,信其道”。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位严格的师长,其次才是一位有亲和力的老师。严格,是在课堂上的严格;亲和,则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关爱。严慈有“度”,方能把握教学之道。她还重点就备课、课堂管理以及关心尊重学生三个方面给各位青年教师提出了建议: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备课;让每个孩子享受成功的体验,激发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龚伟红老师用三个关键词回应了新老师关于教学方面的困惑。其一,“仔细研读”:充分研究和把握教学内容,不仅要成为作者的“知音”,还要成为学生的“知音”,还要成为编者的“知音”。其二,“精心设计”: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其三,“谈论反思”,课后及时向年长的老师请教,从中受益,感到困惑的地方,正是你产生智慧的地方
何燕老师就中高年级作业问题提供了一些智慧的解决方法。首先要进行宏观统筹,合理安排各科的作业时间。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例如实行“容易先行”的原则,先易后难,或利用碎片时间积极完成作业。其三,提高课堂效率,把练习中的难题渗透到课堂中完成,亦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困难总比方法多,更多的智慧留待老师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分享。
戚秋月主任则针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与班级日常行为准则如何落实等方面,对新老师进行了具体可行的指导。第一,提升自身的魅力。青年老师本身就具有与生俱来的年轻“魅力”,在班主任工作中,务必公平公正,以博得学生的信任。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潜心教学,雨润心田。第二,制定班级公约,进行活动评比。孩子们共同制定班级公约,便能有意识执行;丰富的活动则能形成内在的激励和制约。第三,班级公约坚决执行到底,不能无疾而终。把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把管理的责任还给学生,则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王静主任带领青年教师明确了体罚和惩戒的概念。惩戒的目的不在‘惩’,而在于‘戒’。适当的惩戒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但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运用教育的智慧和艺术。行为太过激进,过于草率可能会适得其反。作为老师一定要明确,杜绝教育“忌语”,体现“生命关怀”。
最后,杜校长从教师和家长两个角度出发,帮助青年教师分条析理产生家校矛盾的原因,在认真聆听了各位青年教师的发言之后,对青年教师就“家校沟通”方面给予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关怀生命成长,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教师应恪尽职守,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在校要尽到对学生的监管责任,以诚相待,以爱教育,能够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喜爱,家长也能更好地与老师进行配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青年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交流沟通十分必要,如遇突发事故则群策群力,才能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