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苏省“星海杯 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暨首届“苏派”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25日在美丽的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隆重召开。“教海探航”对于教育工作者意味着什么,实在无需我再次赘述,很有幸,此次作为获奖者参加了为期两天半的活动。尽管时间很短,但活动安排得十分密集,从早上到下午,从下午到晚上,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让参加活动的教师觉得真是不虚此行。
一、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参加颁奖大会前的预备会议,听着“老水手们”不平凡的故事,让人心潮澎湃。征文颁奖大会,不仅省内的获奖者济济一堂,大会还特意邀请了国际友人和省外边区的老师一起来感受探航的魅力。整台颁奖大会美轮美奂,让人目不暇接,奖项上又增设了特等奖10名,夫妻双双获得“杰出水手奖”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身处颁奖大会的现场,那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激溅思想火花的舞台。由成尚荣主持,台湾著名学者朱高正主讲的《从<近思录>谈传统教育的理想和实践》的报告,引起了全场的共鸣,报告后的问答环节现场气氛热烈,足见朱先生的人格魅力。国际友人的纯英语报告和交流,尽管对于我们来说,要听懂实在有些困难,但边看资料边听讲座,还是让我们领略到了来自窗外的清新的教育之风。晚上的论文写作经验交流,各水手精心准备的文艺演出,让整个研讨会显得一张一弛,充满活力!
二、青年语文教师大展风采。
对于一个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参加本次活动除了能激励人不断向上之外,更希望听到一些精彩的课。这个愿望在本次活动中也得到了实现。“为儿童的生长而教”——苏派青年教师同题教学展示与研讨,让我们看到了活跃在一线的青年教师们的风采,最后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精彩点评,如画龙点睛般,把整个下午的活动推向了高潮。苏州星海小学的钱发华老师,苏州星港小学的陈飞老师,无锡隆亭小学的施萍一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三堂不同风格的词的教学《清平乐 村居》。钱老师用“比较诗词、想象画面、联系资料”的方法贯穿了整个课堂的教学,不仅教得扎实,更有一定的深度。用薛老师的原话就是“课堂朴实,很有层次感”。三位老师的课堂中都有词与诗的比较教学,而钱老师的教学受到了薛法根老师的称赞。陈飞老师“睿智、风趣,课堂上有艺术性,很有成为特级教师的潜质”,整堂课上得十分潇洒,尤其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学生已经学过的不同的诗句来解释和总结,让人看到了这位教师的功底。在课堂上渗透了“平仄”的概念,也受到了薛老师的好评。施萍一老师的课堂上“读读说说、说说读读”,利用清代刘熙载的名言“词,要澹而有味”统领这堂课,让学生在品析字词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诗词所要表达的感情。这看似平淡,却最能体现文本的本体性价值。三堂不同风格的课,让人越听越有味道。薛法根最后的评课更是高屋建瓴,让人受益颇多:阅读教学要教思想内容,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经验;要教阅读方法,让学生能有更深刻的感受,拓展语文经验,抓住本体性教学内容,教学生自己理解不到的,感受不到的,欣赏不到的,这样学生才会生长。最后薛法根老师对于《清平乐 村居》中“醉”、“无赖”以及“大儿、中儿、小儿”经过考证之后的理解,让人不得不佩服,名师的确高人一等。
三、语文特级教师大放异彩。
如果说这三堂课是开胃小菜的话,那随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和王崧舟的课无疑就是大餐了。《鞋匠的儿子》是孙老师最近研读的一篇新课文,他说他之所以喜欢这篇文章,那是因为自己跟林肯一样,也是出身贫寒。林肯靠着自己的坚忍不拔和人格魅力,最终成为了美国总统,更在所有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成为最伟大的美国总统,超过了开国总统华盛顿。在我看来,孙双金老师也凭着自己不断的努力,成为了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学习的标尺。课堂中,孙老师用“追问”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串起了整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不断地追问中自己思考,找寻答案;抓住参议员情感变化的词语以及林肯对此的表现,教会学生读书不仅要读出语言表面的意思,还要读懂语言内在的含义,更要学会感受到言外之意;从“人人平等、行行伟大、时时服务”这整齐划一的板书中,我们看到了文本的内涵已经被解读彻底了,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引导下,孙老师也希望所有的学生能让自己也成为伟大的人,在各行各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文以载道,但孙老师的课堂上“文道”自然结合,不偏不倚,“尴尬”读音、书写、词义的重点指导和来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范读;“艺术”与“技艺”的比较;词语的书写、在板书中挑选词语写一段话来简要地叙述这个故事等等,让我们知道了语文到底要教什么,又该怎么教。
还沉浸在《鞋匠的儿子》的课堂氛围中,特级教师王崧舟的《孔子游春》就像迎面吹来的暖风,让你不得不被它感染,甚至同化,诗意语文名副其实!坐在这样的课堂里,那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我甚至不愿拿笔记录,因为已经被这样的氛围给陶醉了。王老师从“老师、学生”入手,从“课堂、课文、课题”将文本解读得清清楚楚,透透彻彻。课堂中大量的朗读、背诵以及书写,无不渗透着诗意;课堂中对字词的理解、对课本资料的补充,也无不渗透着诗意。王老师将课文转化成诗的语言形式来进行朗读、背诵和感悟,再加上配乐,怎能不让人感到如沐春风,心生向往?如果说“诗”只是外在的形式的话,那“意”已经随着诗的外衣慢慢流淌了出来,就如课文中的水一样,善施教化。王老师在课堂的最后引用了司马迁《史记》中赞美孔子的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也是我在听完了课之后想说的话:王老师的课堂虽然学是学不会的,但却是我向往的课堂。我希望我能成为这样课堂的学生,那是我的一种幸运;我更希望成为上这样课的老师,那是我的一种向往!
两天半的学习尽管时间不长,但却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真希望有更多机会出去走走、听听、看看,让自己在学习、教育教学的路上越走越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