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科研频道>>课题动态>>区级课题>>《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章内容
《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六)
发布时间:2020-12-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宣梦婷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

时  间

202011

地  点

美术教室2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宣梦婷

应到人数

6

实到人数

 6

活动主题

 《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实践研究》

记录人

 唐芸

 

  活

 

  动

 

  主

 

  要

 

  内

 

  容

一、宣梦婷阐述本课题的文献综述

二、宣梦婷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想法。

集体讨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具体策略

四、决议:

本课题通过开展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对国内外有关美术教育及小学美术创意性写生教学实践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比及整合,在搜集和研究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以小学美术创意性写生教育理念、小学美术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创意性写生教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发展、应用实践等进行深入地探讨,掌握创意性写生教学的理论内涵。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外,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将儿童美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涂鸦期、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芽期和伪自然主义期。他在《创造与心理的成长》中指出,“加入儿童未经外界的干扰而成长,则他的创造活动就无需任何特殊的刺激,每一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造欲望,而对他的表现的方式充满自信…… 我们必须试着恢复被长期所埋没用来自由创造的自然基础。”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名誉教授鲁道夫・阿斯海姆在《对美术教育的意见》的论著中所指“艺术教师的传统功能只限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画得不走形,照着石膏像、水果或风景的样子正确地画下来。”现代教育则完全不同“特别是低年级教师的任务成了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幼小心灵中的天生的冲动,即创造、探索、处理材料的欲望。”由此可见,教师不应干涉儿童美术的学习,不要试图教儿童如何画画,而应按照其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引起并维持儿童创作的动机,让他们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发展美术能力。儿童写生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就是要保护涂鸦期的生命律动,尊重儿童直觉感受的写生。

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在我国,以杨景芝、尤念南等为代表的国内著名儿童美术教育专家就非常推崇在儿童中开展写生活动,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来画大师们画过的画,如梵高、马蒂斯、塞尚等画家的作品,儿童虽然表现的是同一作品,但最后的风格却迥然不同,颇具特色。杨景芝《谈直觉与造型》一文指出:美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进行了一次儿童线描写生的教学改革,以儿童的直觉进行美术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认识能力、提高人的造型创造力。蒋良《美术的教学选择》:在“看着画”的开始阶段保留“想着画”的一些特征,主要保留的是低幼儿童绘画的游戏心理。这一保留十分可贵,千万不要不切实际的写实要求在小学写生课教学中过早地提出,而导致一必然存在的“眼高手低”来影响学生“实话实说”。所以,儿童写生教学与美术专业教学不同,儿童写生主要依靠直觉进行,并不需要给儿童讲过多的知识束缚他们,只要认真启发,帮助儿童分析对象特征,激发儿童的表现欲望,增强他们自己大胆果断的自信心,儿童就能自己画并迅速提高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具体策略:

1.探索多样性的写生内容

在创意写生的教学前,根据各学段学生学习写生兴趣的差异,写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的差异,安排、设计不同的写生内容,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写生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对象进行创意写生。

2.创新多元化的写生角度

让学生在创意写生前,训练他们学会从各个角度去看问题,丰富感性经验,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性思维。

3.研究任意性材料的创作方式

在创意写生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各种绘画材料、绘画工具的性能及一般的用途后,让学生可以任意选择绘画材料,教师通过不同类型的创作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创作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