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日——13日,“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课堂教学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是“高质量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育人能力提升”。大会呈现了多场主旨报告和精彩课堂教学,是一场难得的饕餮盛宴,更是难得的学习资源。
因此11月份,常州市天宁区何燕读本教学研究工作室的全体成员“线上相约”,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研讨会中的讲座和课堂教学,每位老师都认真学习并做了详细笔记。
以下是各位老师的部分心得
思政学科结合德育学科的“知情意行”这四个要素,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这种认知体验、情意体验以及实践体验,通过学生的交流、展示、互动、反馈、评价、质疑等,来推动我们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这样的主题式体验学习来引导学生自主体验、知识的自主构建、自主实践,并引领学生的自主发展,从而逐步地实现我们的课程目标。——刘恬怡
教学方法适宜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根据不同受教者的受教程度和理解能力,选择符合受教者年龄和认识特征的教学方法。小学选段以启蒙教育为主:主要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的图片、精练的视频来吸引学生,使知识融入情境中,以情感人,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吴梦洁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更新闪电进行。孩子们的学习资源不再是一本教科书而已,他们可以熟练的通过互联网获取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过去的教材是学生的世界,而今天世界是学生的教材。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在最近几年几乎已经可以颠覆世界,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与时俱进,跟进时代的步伐,我们要精心备课,确定好每个单元的主题,制定符合每个主题的学习目标,用心设计每堂课,活动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创新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而且使其学以致用。——姚子云
未来的学习是多样化、互动型、应用型、合作型、可选择的学习。对于教师来说,要进一步的明确课程育人的理念,发挥每个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准确的把握学科育人价值,深刻的理解学科核心素养,读懂理解学生学习特点,在这些基础上再整体设计组织学生学习。——张钰
我们要牢牢把握推动育人模式创新这个方向点,紧紧抓住推进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这个关键点,找准落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个突破点,积极贯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切入点,快速用好教育信息化助推课程改革这个支撑点。——陈丽
教研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有导航、连通、转化的作业,能帮助老师深度思考与实践,实现动态发展与表达。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从业者来说,个人专业的成长,都不能完全依靠一个人的钻研,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要更多的向优秀者学习,互相交流学习才能快速提高,才能少走弯路。——赵宸琛
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都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只有把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结合起来,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增强“立德树人”的整体效应。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思政教师要主动学,带头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政课堂的育人功能。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价值导向在课堂教学中无形渗透。——黄郁楠
学生的思考往往发生在老师停止讲话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是很重要的;另一点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但是“如何激发”,是当前教学模式下的重点和难点,我以后在教学工作中将刘老师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这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朱利
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所具有的政治属性,要求我们除了知识性,更应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这就尤其要求我们在学习指导上加入深度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王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