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与学校德育资源的有效统整,切实落实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要求,2021年12月31日,常州市小学《读本》与班队课统整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华润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协办,常州市教科院思政学科教研员戴慧、天宁区教育局副局长许嫣娜、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史柏良以及各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
活动现场,来自华润小学的区《读本》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何燕老师执教了低年级《读本》第二讲《一心跟着共产党》,杨丹慧老师执教了班队活动课《访常州三杰 传建党精神》。
二十八年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站在2021年年末,何燕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将《读本》课与班队课的形式进行了横向统整。针对《读本》中“南昌起义”到“开国大典”的四段重大历史事件,何老师在课前设计了四个微“议题”,学生分组围绕议题展开了探究,并在课堂中运用“文物会说话”“身份穿越”“情景剧演绎”“创建红色场馆”等创意方式进行成果分享,老师适时抛出思辨性的话题与学生进行碰撞,师生一同沉浸式地“历经”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斗。在课堂的不断推进下,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的历程更加清晰,对中国共产党永远与人民心连心的感悟更加深刻。
常州是一块孕育红色基因、富有革命传统的热土,承载着众多仁人志士奋斗的光辉足迹。因此,在课前,杨丹慧老师便带领学生实地寻访了常州三杰纪念馆。在队课现场,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寻访收获:瞿秋白小队以秋白的誓言“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入手,交流了一只“白灯笼”,秋白的笔名和《国际歌》背后的故事,深切体会了瞿秋白对“光明”的盼望和求索;张太雷小队以“为张太雷纪念馆设计纪念邮戳”这个寻访任务入手,分别将红领带、闪电和“谋”字融入设计元素,从小邮戳感受张太雷的大胸怀,得到了现场讲解员阿姨的认可……作为《读本》课第二讲的“后续”,杨老师探索了另一种《读本》课与班队课融合的方式,即用社会实践的方式,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充分结合,通过实地寻访、提炼总结和分享汇报,引领学生深刻感悟伟大的建党精神。
课堂展示后,天宁区教研员唐剑老师主持研讨,并分享了自己和区教研员祁馨老师在一起指导这两节课中的所思所悟,现场与会教师也展开了热烈讨论。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庄荷娟副校长表示,两节课将《读本》课与班队课相统整,探索了新的协同育人路径,建构了新的学习时空,创新了新的学习方式,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启发。钟楼区教研员戴奕老师表示,《读本》教学与国家课程、学校德育活动等是不可割裂的,是同行共进的,两节课讲好了中国故事,打造了沉浸式学习,用好了各类资源,让《读本》课用心、走心、入心。
常州市教科院思政教研员戴慧老师表示,常州思政课在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研究等方面已经做过许多探索与努力,获得了很多成果。本次活动又从《读本》课与班团队活动课、社会大课堂的横向统整出发,探索了两种课型教学主题、内容与方法的统整,充分运用体验式学习、活动化学习、实践性学习、思辨性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并首次尝试将“议题式”教学引入小学课堂,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同时,戴老师建议,《读本》教学要化繁为简,少一些同质化的情境,而要多一些充分的体验;要化难为简,思辨的话题更贴合学生认知特点;更要化零为整,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真正从党的百年征程中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不断绘就宏伟蓝图,从而更加凸显《读本》的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史柏良进行了活动总结。他表示,天宁区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系统学习《读本》的力度,探究用好《读本》的方法路径,确保《读本》教学平稳落地,让《读本》更加深刻地走入师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