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工作室成员们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执教的《红楼春趣》一课。面对极具挑战性的文本,王老师方法先行,联系“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明白“如何阅读古典名著”;接着,梳理文脉,相继指导文中出现的难词、新词、陌生词;继而,关注主要人物贾宝玉,引导学生们在潜心会文中不断丰满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从而提炼出《红楼梦》的一大主旨——“为女儿立传”。接着,关注林黛玉,通过程本和脂本《红楼梦》相关语段的对比,围绕“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引领学生感受林黛玉的孤苦伶仃、多愁善感、聪慧心细,并让学生设身处境地还原黛玉此刻的心理活动。然后,拓展贾宝玉的反应,借助87版经典电视剧《红楼梦》的视频选段,提炼出《红楼梦》的另一主旨——“叹知己无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追问,激励学生课后亲近经典,阅读原著。
整节课,王老师站位“解读经典,传承经典”的高度,以其丰厚的学养、精细的研读、高超的课堂驾驭,在一唱三叹、回环往复间呈现了一堂震撼人心的诗意语文课,令老师们沉浸其间,感慨高山仰止。
随后,工作室成员们聆听了王崧舟老师的讲座《如何修炼文学文本解读能力》。王老师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概括了文学文本的课堂价值;提炼出文学文本的一般解读流程——依文直读,共情赏读,审辨研读,互文参读;并围绕四大流程,分别列出十二字的解读策略。接着,王老师深入浅出,以统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火烧云》一课为例,生动细致地演绎了在“这一篇”中如何具体运用“细读文本”“把握结构”“分析矛盾”“同中辨异”等策略进行解读……鲜活可感的案例加深了老师们的内化理解。最后,王老师特别强调“所有的文学都是人学”,希望老师们能“对文字始终保持足够的敏感与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