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华小新闻>>文章内容
国家宝藏系列活动(三):毛公鼎
发布时间:2022-10-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

又是一周崭新的开始,又是一周欢乐的旅程,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周。此次升旗仪式由二(3)班担任。主持人是二(3)班的张昊琪,张瑞恒,担任升旗手的是李易泽,徐懿萱,李小满。

同学们,你们知道“炎黄志士迷倭寇,宝鼎方能藏故宫。”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是一件古老的文物,毛公鼎。它是西周晚期毛公所铸的青铜器,鼎高 53.8厘米,口径 47.9厘米。造型端庄稳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

毛公鼎的主人名叫姬歆,是周宣王中兴时期毛国的国君,在他的辅佐下,周宣王成功使得混乱的王室复兴。此鼎是宣王对毛公功绩的奖赏,毛公将它铸成大鼎,并传给后人。它不光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遗存!李瑞清曾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但是毛公鼎的身世非常坎坷。毛公鼎出土后,经多次转手秘藏,抗战期间,险为日本军方所夺,抗战胜利后,民间献鼎归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与“翠玉白菜”“东坡肉石”并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三宝。

浩如烟海、璀璨夺目的中国文物,是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这些文化瑰宝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提供了实证,既是增强民族自信的实物教材,也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

一件文物之所以有不可代替的价值,就是因为它不可复制,历史如何传承,就是在这些文物的默默诉说下,逐渐流传下来。他也成为了人们铭记历史的载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坚韧而自强的民族,毛公鼎经历了再多风雨,它依旧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一段时光的剪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