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科研频道>>课题动态>>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数量关系教学研究>>文章内容
结题鉴定书
发布时间:2022-11-0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配置员

一、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联系方式


何嘉

常州市华润小学

15261111835


殷青云

常州市华润小学

15961290397


二、课 员(不含主持人,限10人)


序号

 

工作单位

课题组分工


1

胡倩云

中小学高级

常州市华润小学

不同版本教材对比分析研究


2

龚怡

中小学一级

常州市华润小学

复合数量关系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3

谢露

中小学二级

常州市华润小学

特殊数量关系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4

任雅君

中小学二级

常州市华润小学

简单数量关系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5

汤逸茹

中小学二级

常州市华润小学

数量关系教学评价研究


6






7






8






9






10


























三、成果简要说明(限2000字)

(包含简要研究过程、研究发现或结论、主要研究成果等)

(一)明确了数量关系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困境。

1.梳理了各年级数量关系相关教学内容

课题组成员仔细研读了苏教版一至六年级教材,按照简单数量关系、特殊数量关系、复合数量关系的分类,将各年级教材中与数量关系教学相关的内容列表整理。

2.构建了数量关系课堂观测表

小学数学数量关系教学研究课堂观测表(教师)

观测内容

观测指标

达成水平质性描

亮点

问题与建议

情境分析

结合情境分析条件问题




联系生活经验分析关系


引导观察“关键词”


整体架构

联系解题策略提炼关系




勾连新旧知识提炼关系


设置对比题目明晰关系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口头表达关系




小学数学数量关系教学研究课堂观测表(学生)

观测内容

观测指标

达成水平质性描述

亮点

知识技能

能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能分辨基本的数量关系


能提取核心的数量关系


数学思考

独立思考,体会关系



在问题思考下明确关系


清晰地表达数量关系


问题解决

获得分析关系的方法



灵活迁移分析方法


结合策略巧用方法


情感态度

独立思考、反思等态度



严谨求实的答题习惯



3.清晰了数量关系教学困境


教师教困境

学生学困境

简单

数量关系

对情境分析不到位,过度依赖“关键词”,导致教学机械化。

对概念理解不到位,未从整体把握关系,导致学习混淆化。

特殊

数量关系

偏重散点教学,未从整体架构,导致解题策略欠缺。

偏重日常经验,易于模仿解题,导致灵活运用欠缺。

复合

数量关系

面对新旧勾连的复合关系,难于承前启后,聚焦核心关系。

面对复杂的问题情境,难于化繁为简,提取有用信息。

 

(二)对比了不同版本教材数量关系内容编排并提出了教材编写建议

1. 简单数量关系内容分析研究

 

内容安排对比

部总关系:内容简单,基于学情苏教版更加直接不拖沓。

相差关系:新授安排均合理,但练习巩固苏教版更有层次性。

份总关系:人教版学习时间长则易理解,苏教版时间短则难度高。

倍数关系:人教版开辟独立单元,相较苏教版不突兀、易接受。

 

整体编排对比

编排体系分析:长程学习,温故知新,不断积累。

素材选择分析:贴近生活,引起共鸣,更易接受。

呈现方式分析:人教版赋方法,苏教版重情感。

习题安排分析:衔接自然,均体现丰富性、多样性、层次性。

2. 特殊数量关系内容分析研究

教学内容的安排分析

第二学段学习符合学情,安排合理。

抽象对象的形式分析

从具象到抽象,帮助感悟特殊对象。

相关概念的表述分析

人教版定义完整,苏教版重在体悟。

数量关系的呈现分析

苏教版紧贴课标,人教版依靠学情。

例题教学的编排分析

由易到难,顺序一致。

课堂练习的安排分析

从浅入深,巩固运用。

3.复合数量关系内容分析研究

1编排分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综合分析:苏教版重能力提升,人教版重夯实基础。

维度

苏教版

人教版

整体性

学科色彩教浓;

规律性较强

注重学科内部逻辑;

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文化

情境

与素材

情境

一般

较完整

素材

一般,偏重人物素材

较丰富

呈现方式

符号化呈现;

难易程度居中

显性编排为主;

较容易理解

习题

重视计算能力、计算熟练程度;

渗透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领域知识

重视计算能力、计算熟练程度;

封闭性算式较多

过程性应用

例题、习题

例题、习题、过程性评价

弹性

例题

较大

较小

习题

数量居中

数量少

4.教材编写及建议

   课题组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梳理,勾连数量关系,架构了知识体系。

 

(三)提炼了数量关系教学的改进策略

课题组根据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困境及不同版本教材分析获得的启示,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提炼了数量关系教学的改进策略。

 

简单数量关系教学策略

巧做笔记,理解题意,提升条件与问题的表征能力

对比题组,判断类型,提升关系与结构的分析能力

联系生活,注重体验,提升表象与模型的应用能力

 

特殊数量关系教学策略

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题组辨析找共性,提炼抽象出数学模型

准确把握教学价值,拉长数量关系的学程

 

复合数量关系教学策略

巧借解决问题策略,理清条件

关注知识纵向发展,提前铺垫

注重解题方法多样化,明晰标准

 

(四)形成了数量关系教学对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影响的分析路径。

1.清晰了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结构层次

一级层次

二级层次

三级层次

 

 

小学生数学

问题解决能力

分析与界定问题的能力

根据数量关系判断题型的能力

表征与构思问题的能力

根据数量关系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

写清楚数量关系的能力

制定与执行策略的能力

根据数量关系列对算式的能力

根据数量关系进行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检查与反思问题的能力

根据数量关系进行检验的能力

2.编制了测试题、问卷并选取了研究对象

本研究编制的测试题范围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采取同一教师两班对比的方式,体现教师不同的数量关系教学方式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还设计了问卷以更好地了解两班在数量关系教学方面的不同。

3.测试结果与分析

1问卷结果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知,两个班级教师对数量关系的“口头”重视程度较为一致。两个班级在数量关系教学方面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师对于学生答题的要求不一样。实验班的学生在涉及“数量关系”的方面要求完全“落笔”,而对照班则在答题格式方面没有额外要求。

2学生答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不管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能够利用数量关系完整答题的学生,每道题的正确率都在90%以上,两个班只做到部分答题或者只列算式的学生,正确率远低于能完整答题的学生。具体看每道题目的正确率,简单一点的题目对照班部分答题和只列方程的学生正确率也能达到80%以上。但难度较大的题目,实验班部分答题的学生和对照班只列方程的学生,正确率基本只有60%左右。综上所述,学生利用数量关系完整答题能够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越是难度大的题目,“数量关系”与“问题解决能力”之间的联系就越显著。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