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华小新闻>>文章内容
华润一年级“润初课堂”:当小哪吒遇上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5-02-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秋琦

“画”说团圆:家庭树里的称谓启蒙

一张白纸、几支彩笔,孩子们在“润初”课堂上用稚嫩的笔触画出了一棵棵“家庭树”。从认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些最基础的称谓开始,课堂变成了家庭关系的“探索乐园”。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孩子们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称呼,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人的特点。在分享环节,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介绍自己的“家庭树”:“这是我的爸爸,他每天都忙。”“这是我的奶奶,她总是给我做好吃的。”教师轻声引导:“家是团圆的地方,也是责任开始的地方。”通过画“家庭树”,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称呼家人,更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家庭的意义——爱不仅是依恋,更是理解与承担。

指尖上的“文化味”:捏汤圆里的千年传承

当超轻黏土遇上传统美食,课堂瞬间化身“小小厨房”。孩子们揉捏出五彩斑斓的“汤圆”,有的搓成圆滚滚的“珍珠”,有的捏出花瓣纹路的“创意款”。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述汤圆背后的文化密码:“圆,是团圆的形状;甜,是生活的期盼。”孩子们在制作中体会传统符号的深意,更在展示作品时学会了欣赏彼此的“独一无二”。课后,一个孩子举着粉色汤圆说:“我要带回家送给奶奶,因为她也教我包过汤圆!”文化传承,从指尖的温度蔓延到心底的温暖

水墨丹青间,触摸“中国式浪漫”

宣纸铺开,墨香氤氲,孩子们第一次握住毛笔,体验“墨分五色”的东方美学。通过水墨动画片段,他们看到墨色如何晕染出山峦的苍劲、云朵的缥缈。当笔尖触纸的瞬间,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老师,我的云像棉花糖!”“我的山好像会呼吸!”教师用“游戏化”教学让孩子们理解:水墨画不仅是技艺,更是中国人对自然的诗意表达。一幅幅稚拙的涂鸦里,藏着千年文化基因的悄然萌发。

祥云纹里藏“密码”:让传统符号“活”起来

当祥云纹从古籍跃入课堂,孩子们用黏土和彩纸开启了“文化解码”之旅。教师展示汉代瓦当上的云纹,讲述“祥云纳福”的古老寓意;孩子们则发挥想象,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创意结合——有的用彩虹色黏土捏出“梦幻祥云”,有的剪出层叠的立体云纹。一个男孩兴奋地说:“我要把祥云贴在全家福旁边,这样我们家永远吉祥!”当传统符号被赋予童真解读,文化便不再是历史的标本,而是成长的养分

“润初”课堂以哪吒这一传统文化IP为纽带,让孩子们在“闹海”般的创意实践中,既触摸到中华文明的根脉,也完成了精神的悄然成长。正如哪吒用混天绫搅动四海,孩子们也用画笔、黏土和墨色,“搅动”出对家庭、对文化的深层认知。当传统文化与童真童心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化基因的延续,更是一个个“小哪吒”在精神世界里的破茧成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