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新课标理念的课堂实践,破解小初衔接阶段的教学难点,2025年3月27日上午,华润小学四楼绿色教室成功举办“有效提质 构建语言能力新桥梁”主题研讨活动。天宁区丁勤芝教师发展工作室、省义教质量监测课题组成员、华润小学以及实验初中天宁分校的英语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小初衔接的教学革新路径,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贯通式发展。 本次活动由工作室领衔人丁勤芝主持。
主题讲座:理论指引破解衔接难题
活动伊始,丁勤芝教师发展工作室成员、华润小学张宁老师以《小初衔接有效提质,构建语言能力新桥梁》为题展开主题讲座。她深入剖析当前小初衔接中存在的知识断层与能力落差问题,强调单元整体教学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以语言能力为纽带,贯通学段壁垒”的实践策略。张宁老师从新课标理念出发,立足教学评一体化,结合具体案例阐释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弥合学段差异,为与会教师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框架。
课堂展示:学段联动彰显教学进阶
在课堂教学环节,丁勤芝教师发展工作室成员、华润小学宦晶晶老师执教小学六年级课程《U6 An interesting country》。通过创设趣味情境与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运用英语探究多元文化,课堂生动活泼,充分体现小学高段语言能力培养的实践性。
随后,实验初中天宁分校的周英杰老师呈现了七年级课程《7B U4 Reading 1 the art of paper-cutting》,以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将非遗文化传承融入语言学习,凸显初中学段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沙龙研讨:思维碰撞共绘衔接蓝图
与会教师围绕“突破小初衔接阶段的知识断层与能力落差”“课堂的提质增效策略”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教师们表示,此次活动通过两节课例从不同学段切入,直观展现了小初衔接的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的差异化与连贯性, 为日常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尤其是在跨学段协同研讨、资源整合等方面收获颇丰。博爱小学高洁校长指出文本的分解、阅读策略的指导以及多模态素材的提供都是课堂教学提质的关键要素,而面对面的互动以及可感知的形式更是一节好课构建的重点。
专家把脉:精准点评指明实践方向
杭燕楠老师结合两节展示课,从目标设定、活动设计及评价机制等维度,解析了新课标视域下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策略。她指出:“衔接不仅是知识的延续,更是思维与能力的螺旋式提升。”其精准点评为教师厘清了实践思路。
文本解读要有深度:从表层文化到多维度挖掘
教材使用要有广度:从板块联动到有机整合
课堂输出要有宽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
总结展望:聚力提质赋能长效发展
本次研讨活动以“理论+实践+研讨”的模式,为小初衔接教学提供了多维度的解决方案,未来将持续搭建跨学段交流平台,推动区域教学资源的深度整合,助力教学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