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成员参与常州市作文教学郭家海名教师工作室活动:评价驱动,探究“向读学写”的新样态
发布时间:2022-06-2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栋豪
6月,蛙鸣蝉噪,一个热情如火而颗粒归仓的时节,我们工作室教研活动也火热进行。6月16日下午,以“评价驱动,探究‘向读学写’的新样态”为主题的常州市作文教学郭家海名师工作室第十四次教研活动暨省“十四五”重点课题第五次研究活动在常州市龙锦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工作室三位年轻老师呈现工作室最新研究成果,推出了“向读学写”的三节研究课。工作室及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常州市龙锦小学部分老师参与了活动。
研讨活动首先由常州市龙锦小学的刘飞老师执教“形形色色的样例学习课”。刘老师紧扣单元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带领学生梳理、对比本单元的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片段,使方法具体化、可视化。接着她启发学生用方法,去识别并评析两篇习作例文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而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走向生活中的具体的三个具体人,讨论人物的特点以及应该选择哪些恰当方法去表现,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明确本次习作的标准。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郭厚甫老师呈现的是“形形色色的作前练习课”。郭老师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复习前一堂课学生明晰的习作标准,进而让学生理解“星级评价表”中各层级之间的能级。继而,学生用量表评价三篇非本班学生习作,并升级其中一篇二星的文章。学生读、评、改,强化了对标准的理解和认同。郭老师又呈现课前学生“素材预习单”,指导学生充分认识要基于人物特点选择典型事例,并编写习作提纲。
第三节课是常州市华润小学张栋豪执教的“形形色色的作后升级课”。张老师首先也指导学生复习星级评价表,并利用量表评价班级中学生的三篇习作,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文章进行星级评定。针对二星文章存在的问题,张老师指导学生“向读学写”,提炼修改升级的策略。最后,学生修改升级其中的一篇二星的文章,并修改自己的文章。
三节课后,南京市语文教研员徐志伟老师对三节课基于高度评价,他称赞三节课是有衔接照应的课,三节课呈现了统编版语文教材五下习作5“形形色色的人”这一单元向读学写的全课型,三节课之间环环相扣、螺旋上升,形成一个整体;他认为三节课也是有继承和创新的课,本次研究主题相对“读写结合”等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又把此项目又与郭老师长期研究的评价驱动相勾连,体现了研究的生长性。他还惊喜地指出此项目研究对2022课标中提出的基于任务群教学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与会老师聆听了鲜活灵动的课例和徐老师的高位引领也收获满满。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